前言
2020年6月,郭某东为将专利发明成果进行产业转化,在自身尚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情况下,委托四川省什邡市铧某化工有限公司代为生产香精、香料等化工产品,产生20余吨四氯化钛废液。2020年11月中旬,郭某东违规将上述废液交由不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张某予。张某予收取处置费人民币8万元后,将该废液运至一民房内储存。2023年2月,张某予通过不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且主观明知的彭某林、陈某、杨某彬的层层介绍,委托周某智处置涉案废液。
2023年2月19日晚,周某智联系方某将约10吨废液运至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玉成街道某村公路旁,倒入连接长江上游沱江支流绛溪河的一处排水管道内,导致河道水质异常。经鉴定,涉案工业废液属于危险废物,危险特性为腐蚀性、毒性。
2023年2月20日,成都东部新区综合执法局接群众举报,赓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成立应急处置小组,联合公安机关通过视频监控等调查手段快速锁定倾倒人员及运输车辆,于次日晚上先后将相关涉案人员抓获归案。
2023年5月31日,公安机关将张某予等7人涉嫌污染环境案移送高新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6〕29号)第一条第(二)项和第(五)项、第十六条规定,方某非法倾倒危险废物超过3吨,且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倾倒有毒物质,已涉嫌环境污染刑事犯罪。
为使被污染区域及时得到修复,检察机关在开展认罪认罚工作中,将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赔偿情况作为行为人认罪认罚考量因素,引导涉案人员积极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达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等共计100万余元,并用于支付应急处置等费用。
2023年11月28日,高新区检察院综合考量各行为人的地位作用、主观恶性、前科劣迹、认罪认罚、归案情况后,以污染环境罪对被告人张某予、周某智、方某提起公诉,分别建议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一年不等,各并处罚金;对有自首情节的四名行为人,包括仅起居间作用的彭某林、杨某彬、陈某,以及积极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费用郭某东作相对不起诉。2024年1月31日,高新区法院依法作出判决,全部采纳了检察机关指控的犯罪事实及量刑建议。宣判后,被告人未上诉,目前判决已生效。
🔹🔹🔹
快速响应,高效应对
🔹🔹🔹
接到案情报告后相关部门赶赴案发现场,为避免扩大污染面,当即对已流入自然环境的废液进行截流、中和,收集处置受污染水体及土层。
🔹🔹🔹
部门联动,会商协作
🔹🔹🔹
该案办理过程中,生态环境部门、公安机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所严格落实衔接机制,互通线索信息、积极联动会商、密切分工合作、协力促成磋商,确保了案件的顺利办结。
🔹🔹🔹
损害担责,强化意识
🔹🔹🔹
本案是破解“生态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有效手段,向全社会传递了“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的明确信号,对违法企业起到了震慑作用,对于压实环境损害人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号|ZHL-sfjds
电 话|028-84682819
来源 | 生态环境部、成都东部新区综合执法局